陶瓷的燒製技術約莫在八世紀西傳,華夏陶瓷的技藝更領先歐洲數百年,陶瓷不只是生活裡的用品,更是文明的象徵,歷經千年的傳承,溫度焠鍊及媒材變異轉化為工匠的巧思,超越極限的極致,超越可以的希望;使它成為博物館的展品,有多少技藝開拓陶瓷的可能,多少可能影響這世界。

上圖:天下第一名窯宋代汝窯雨過青

從唐代的唐三彩,經由柴燒溫度的控制,呈現出水乳交融瑰麗的顏彩,再從天下第一名窯,宋代汝窯雨過青同如玉石的光澤堪稱絕世之作,再由接續到清代的珐瑯彩瓷器,是由西方的彩繪技術所影響的,呈現出色豐胎質細膩的宮廷藝術品。而這些都屬於宮廷陶瓷,自然技藝體現一定是世代的最高藝術價值,確儼然為國家的瑰寶。

上圖:雍正禦制八棱琺瑯彩瓷燈臺,燈罩為鏤空瓷刻

而「陶瓷」從陶土、瓷土的選擇就是一們學問,更別談論溫度及釉彩的釉變,或是瓦斯窯、電窯、柴窯、的不同。就連燒製的方式都會影響成品,而這些專業的技術,同如百科字典裡的深奧。像柴燒特有的落灰,讓釉產生變化形成多色或單色樸拙的效果。

上圖:陶華灼特展作品,2010年柴窯裸燒墨陶茶缽

從過去到現代隨著新技藝的發展,陶瓷的技法轉而強調個人特質的展現方式,不再是以裝飾性為主流,而是一種貼近消費者的角度,讓使用者行為成為主角,讓作品退居背後,改變原有的作品詮釋。從 Finding cheska看見機能的特性,陶瓷的結構到上色的技法不再追求高深的技巧,而重新思考陶瓷與人的關係,技藝的祕密是來自於自我心中,無法跨越的界限。

上圖:FINDING CHESKA – BIRDIE 鳥兒造型茶具組

身為一位創作者、設計者最需要的開拓自我並不去先設限,找尋共鳴的對應切入。試著從媒材出發去傾聽媒材的特質,就像每一個容器讓人能的感受,當你一點一滴累積,從塑型、修胚、素燒、上釉…..等等,找尋對的技藝實踐想法。

  上圖:柳宗理西式黑、白色紅茶杯

就像柳宗理的器皿不是突顯的陶瓷的技術,而是創作者的思考及人的存在。好的技藝只是能讓陶瓷成型,但「好」的作品能感動人;從宋代六大名窯到現經的窯場,傳承了技藝更傳承了使命,為了使生活更進步,而身為當代的創作者、設計者不是要多難技藝,而是什麼方式去達到自我想要,「想」的落實才會機會呈現,呈現自己與他人的感受,讓好的技藝結合好的想法成為作品也成為認識「陶瓷」的開始。


上圖:台灣陶藝家章格銘Zhang Ge-Ming作品

資料來源 aerc.nhcue |  xinhuanet.com | clayzen.pixnet.net | roodo.com | antique-chinaware.com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學承電腦逢甲分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